谈谈东莞的品牌意识
2009/5/30
前些年,有一典型事例。北京奥运的吉祥物“福娃”刚刚面世,东莞的一位男子就抢注了“五福娃.cn”的域名。当时,北京奥组委称,与北京奥运会的相关域名应归其所有,抢注无效。该男子的行为有投机之嫌,不宜鼓吹,但我们以为,他所具备的商业头脑与品牌意识却值得肯定。
品牌是一种无形财富,以产品的使用价值和创新意识为内涵,与企业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密切相关。正因如此,一些有远见的企业从一开始就致力于营造品牌效应,经过几代人的努力,书写了一曲曲激昂的品牌之歌。在“世界500强”的每一次落地都会刮起一阵旋风,“中国名牌”的金字招牌能让一个企业名满天下,有如青岛啤酒之于青岛,阿里巴巴之于杭州,红塔之于云南等等。在这个资讯时代,品牌就是力量,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。可以说:企业如想长盛衰,必须以经营品牌为首要之责。
回过头来看,东莞的情况不容乐观。东莞虽然多次书写了经济神话,在全国范围叫得上名号的品牌少之又少,这与它的经济地位不太相称。以至有人说,这是一个没有品牌故事的城市。经过多年的发展,在东莞市大力引进外资,推行“三来一补”模式,引来了不少企业落户,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。但是,它所处置的都是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和低价贴牌生产,核心技术在人家手中,品牌为别人所有,得到的是经过多层剥离后的微薄收入,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。
东莞市被誉为制造名城、电子产业基地,除“步步高”和“金正”外,寥寥无几。不象顺德拥有美的、科龙、万家乐、容声、格兰仕等一大堆中国著名品牌,虎门号称服装名城、南派服装基地,却只有“以纯”、“虎都”等不多的名牌。靠外来品牌打天下的隐忧是无限的,一旦有更好的投资和产业环境,外来品牌就有可能在资本驱利的诱惑下转移阵地。
品牌培育的关键在于创新,通过核心技术提高合作力。东莞市市“十一五”规划明确提出,要坚持创新发展模式、发展环境和科学发展,要坚持科技领先。当下,国际经济环境正处于自二战以来的最差,东莞这种主要依赖外贸业务来支撑发展的地区,正经历严峻挑战。东莞的产业配套可谓相当完善,生产能力响誉世界,发展自有品牌得天独厚。如今应当化危为机,把目标转向国内巨大的市场上来,脚踏实地的经营自己的品牌。政府和企业不妨以此为契机,向抢注“福娃”的东莞男子学学品牌意识,加快培育自己的品牌。只有一张张著名品牌的名片出手时,东莞才能真正获得市场VIP资格,傲视全球。